退化性關節炎又稱骨性關節炎,是臨床常見的關節病變,常伴隨著年齡老化而出現。骨科醫師強調,關節炎本身沒有特效藥,或快速的治療方式,除了長期接受醫師治療外,病患日常生活也要相當配合,工作與運動均按照自身體能,及年紀做考量,才是治療復健王道。
據統計,45-55歲約50%的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,55-65歲中就提升到80%,到了70歲以上甚至有90%的發生率。骨科醫師鄭世基指出,退化性關節疾病與類風濕關節炎,最大的不同點在病症為非全身性病變,疾病本身為局限性關節結構變化,只影響受侵犯的關節軟骨、軟骨下骨病變及關節邊緣病變。
病理上,退化性關節炎是與關節耗損度有直接的關係,若曾關節受損、患有先天性關節脫臼、動過手術、骨折、身材肥胖、過度勞動者、運動員和電腦族等,只要關節累積足夠的勞損,退化性關節炎狀便會提早發生。
即使關節正常,若缺乏適度運動,或是反覆地作高衝擊性運動時,也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性。從事各項運動之前,應先考量自身關節狀況,選擇正確且適當的運動。
鄭世基醫師指出,面對退化性關節炎,最重要的就是減少膝關節的負苛,例如減肥、避免過多的工作或運動。可以服用維骨力或關節內注射玻尿酸。對於疼痛的解除,可以選擇副作用較少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。如果情況比較嚴重,就要與骨科醫師討論是否要開刀治療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