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是叱吒運動場的選手,或是每天穿高跟鞋的OL,都可能發生過腳踝
(翻腳刀)情形。發生的當下不但讓人痛到受不了,且扭傷過的腳踝常常容易再次扭傷讓人困擾,到底為什麼腳踝總是容易「翻船」?受傷了要怎麼處理?受傷後該
怎麼做才能預防反覆性的扭傷呢?
腳踝扭傷是急性運動傷害的種類裡面最常見的一種,不論何種性別與年齡,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,而另一種大家常形容的『翻腳刀』,也常發生於運動員的激烈運動過程中。
一般的腳踝扭傷的程度可分為三級 :
輕度:關節受到拉扯或活動時會有疼痛感,外觀沒有明顯的改變。
中度:韌帶大部分斷裂,合併關節腫大和劇痛發炎症狀。
重度:韌帶完全斷裂,關節失去支撐造成不穩定的現象,常合併嚴重血腫。
腳踝扭傷的緊急處理原則 :
重度腳踝扭傷(韌帶斷裂)應包紮、妥善固定後儘速送醫,評估外科手術的必要性。
輕度及中度腳踝扭傷應遵循PRICE之初步處理原則後儘速就醫:
保護:確認四周環境的安性,並對損傷情況做初步判斷與處置 ( 確認是否有脫臼或骨折 ),避免意外的第二次傷害,若是方便移動,可以移到陰涼處。
休息:這時候就不要在勉強上場了,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。
冰敷:一開始可以讓血管收縮使出血減少,也就不會那麼腫了;同時,根據門閥理論,冷的感覺可以抑制痛的感覺,也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。
壓迫:利用冰敷袋壓迫在出血點,可以減少出血量,達到止血的效果。
提高患部,讓血液回到心臟,減少患部的血液,達到止血消腫的功效。
腳踝扭傷看似簡單,處理起來卻非常棘手,因為腳踝是人體最接近地面的關節,支撐著來自於身體的重量,承受著活動所帶來的衝擊;因此在損傷後期,若無法重建足踝關節的穩定度與協調性,遺留下的將是關節卡卡的、有聲音、甚至活動一段時間特定部位又產生疼痛的困擾。
以下從物理治療的角度,針對可能的情況加以探討,指引您自我檢視傷情,以便就醫時作為與醫療人員溝通的依據。
物理治療如何協助,以下分別介紹:
物理治療介入主要有三個M,分別是Modality
(儀器治療)、Manual (徒手治療)、Movement (運動治療)。
儀器治療:急性期時以冰敷降低發炎反應、止痛,慢性期時可使用熱敷、紅外線、超音波、電療等儀器幫助止痛、加速循環、促進組織癒合。
徒手治療:依評估結果使用深層按摩破壞沾黏組織、使用關節鬆動術增加關節活動度、矯正錯位骨結構。
運動治療:當腳踝症狀穩定後,可以開始運動介入,如肌力訓練、伸展運動、本體感覺訓練等,減少腳踝反覆扭傷風險。
腫脹範圍大並不代表傷得比較嚴重
腳踝扭傷發生當下,損傷的程度大致上就已經決定了;哪些韌帶發生撕裂、哪些血管破裂、又有哪些筋扭傷、肌腱被拉傷。腫脹的程度越嚴重,普遍意味著血管與其他軟組織損傷程度也越嚴重;但有些特殊情況下,韌帶斷裂並不一定合併有大血管撕裂,這種輕微的腫脹,最容易讓人忽略隱藏在背後韌帶已經斷裂的事實;相反的,有些腳踝扭傷僅扯斷了大血管卻沒損及韌帶,即使外觀腫得像麵包一樣駭人,但癒後卻比前者來得好上許多。
排除骨折的可能性
並非嚴重的外力撞擊才會導致骨折,臨床上單純的翻腳刀合併骨折的例子屢見不鮮,若有骨折的疑慮,照張X光片即可迅速釐清;一旦確診骨折應由骨科專業評估進一步處理的必要性,若無骨折即可以物理治療介入。
釐清韌帶是否斷裂
容易「反腳」的足踝周遭有很多韌帶,主要韌帶的斷裂往往造成關節穩定度喪失,簡單的理學檢查即可判斷,確診為韌帶斷裂應考慮以石膏固定的必要性,但日後所可能帶來的關節孿縮的結果是必須被考慮的。除此之外,主要韌帶斷裂總是導致關節鬆弛的後遺症,病患主觀描述活動時有聲音或是不穩定的感覺,這種情況下可在激烈運動時,輔以運動貼紮技術或足踝護具提升關節穩定度。
治療首重消腫
損傷初期的疼痛,往往來自於患部的腫脹,正常的情況下,腫脹應該隨著人體循環慢慢排除代謝掉,熱療也有助於促進局部循環,但若有長時間的腫脹或水腫,會延阻後續治療以及功能訓練的時程,甚至引發嚴重的沾黏以及骨膜異常增生,應儘速找出原因並儘速排除。人體的靜脈以及淋巴系統就如同城市的下水道一樣,如果無法順利排除積水,一定是回流系統某個地方阻塞住了;若能找到淤塞的點加以鬆解,腫脹自然隨著人體循環迅速消除。
儘速恢復關節活動度
關節活動度異常往往發生在石膏固定或長時間腫脹之後,除了特定方向受限,也會伴隨關節囊緊縮的現象,必須透過關節鬆動手法矯治;您可以將患側與健側作四個方向的測試(背曲/蹠曲 內翻/外翻),即可檢視是否有活動度受限的問題。關節孿縮的時間持續越久,僵化的現象也會日趨嚴重,必須花更長的時間才有辦法治癒,不可不慎!
錯位應儘速復位
在物理治療的意義,錯位代表著關節面微小錯動,導致作動不順暢,也就是病患常形容『卡卡的』現象;錯位在X光檢查上並無明顯發現,必須藉由專精於手法治療的治療師,透過關節活動測試加以確認並解決;原則上,若非足踝已有韌帶鬆弛的後遺症,透過幾次手法矯治,病患即可感覺錯位引發的不適明顯解除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